欢迎来到 商品法治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热点关注 > 正文

【湖南日报】消费者不该成为“质检员”

2024-12-23 作者:佚名 来源: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

  

  这个冬天,打假很热。劣质取暖器产业链事件尚未平息,假羽绒服事件又引发热议。

  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,一些不良厂商偷工减料、以假乱真、以次充好,将消费者权益玩弄于股掌之间。

  相关部门发布了各类消费提示,希望通过介绍产品选购和使用等方面的常识,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购买和使用相关产品,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。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很重要,但不够。先不说普通消费者缺乏准确认识产品所必需的专业知识,即便事先做了相应的准备,不法商家就会“束手就擒”吗?

  不符合国家标准的“非标”产品,为了顺利销售,被打上代表安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;羽绒服以“丝”代“绒”的“丝”易被识别,那就拿50%白鸭绒冒充90%白鸭绒甚至90%白鹅绒,而两者的区别,普通消费者不剪开取出根本无法辨别,还有吊牌造假……

 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,还需各方共同努力——监管部门应从源头着手,开展系统治理,全流程强化监管执法,对违法商家依法严惩,及时曝光欺诈行为,让失信者寸步难行。

  电商平台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,加强对平台内商家、商品和促销活动的管理审核,把好准入关口,及时化解网络消费纠纷,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,维护好消费者权益。

  久病或许成良医,但造假的顽疾还是要回归到“长牙齿”的监管上。期待各方合力早日肃清行业乱象,让消费者买得舒心、放心,用得安心、暖心。(成辉)


原文链接:http://amr.hunan.gov.cn/amr/xxx/mtzsx/202412/t20241218_3352790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